大理博物馆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下关洱河南路 8 号,它始建于 1986 年,是云南省第一家建成的州立博物馆,也是大理历史文物和民族文物的收藏中心。

建筑风格:博物馆的建筑总占地面积 3.02 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 1.2 万平方米,采用了仿唐式古代建筑与白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民居建筑相结合的样式,四周苍松翠柏,环境十分幽雅,堪称白族建筑艺术的圣殿。

展厅介绍:

– 大理通史展厅:用文字、图片和实物再现了大理从石器时代至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的一万年间历史发展的进程和文化发展的脉络。展览内容分为远古足音、文明曙光、古国神韵、文献名邦、民国记忆、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立六个单元,还运用了全息投影、场景复原、多媒体影像等高科技展示手段展示重要历史事件。

– 大理青铜文化展厅:战国时期洱海区域的青铜器铸造和制作工艺精湛,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这里展示了祥云县红土坡出土的 2000 余件青铜器,种类丰富,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乐器、葬仪明器等,体现了战国至西汉洱海区域青铜文化的鼎盛。

– 大理陶器艺术展厅:大理是云南古代陶器出现较早和遗存丰富的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到元明清时期都有陶器出土,早期以夹砂红陶、灰黑陶为主,器型多为罐、钵、网坠等。汉晋以后,制陶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该展厅展示的瓷器以青釉瓷和青花瓷为主,青釉瓷器多为素面,釉色青亮;青花瓷器纹饰较多,层次分明,釉色青灰。这些对研究云南大理古代制瓷业及相关社会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 大理白族文化展厅:介绍了白族的自称、历史称谓、语言、聚居地等信息。白族文化多元和谐、包容开放且特色鲜明,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大理南诏国佛教艺术展厅:佛教传入大理后被奉为国教,在大理国时达到鼎盛。国君多有逊位为僧者,百姓家家设佛龛,人人手持念珠,一些佛教僧侣还参与国家政事。展厅展示了佛教在民众日常生活和社会意识中的渗透,体现了大理“佛国”和“妙香国”的称号。

– 白族本主文化展厅: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福主”。其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鬼主崇拜,在南诏时形成。白族信仰的本主多种多样,包括传说中的神、历代统治者、忠臣孝子、烈女节妇、自然神等。白族村寨几乎都建有本主庙,庙内供奉着木雕或泥塑的本主像,且每个本主都有特定的节日,即本主节,这既是隆重的祭祀活动,也是欢乐的民族节日。

– 大理石文化展厅:大理石因产于点苍山,是变质岩的一种,质地细腻,光泽柔润,蕴藏量极大。其开采生产始于新石器时代,当时已用于制作网坠。明清以后形成规模开采,因具有独特的装饰观赏价值而备受赞赏。

– 数字文化展厅:这是云南省首家博物馆数字化体验展厅,于 2020 年 12 月 29 日开启。展厅由七个部分组成,包括“苍洱风光”高清视屏展播、“大理历史文化”互动墙、“大理民俗”展示、文物交互展示(通过高清大屏以图像瀑布流的方式三维呈现数百件馆藏珍品文物,可指尖轻触点击了解文物深度信息)、“苍洱探宝”互动体验区、“大理文旅全景”展示和“大理非遗”展示。

馆藏文物:截至 2023 年 9 月,馆内藏品总数达 16433 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 595 余件,种类涵盖石器、青铜器、陶瓷器、书画、南诏大理国佛教文物、民族文物、碑刻、革命文物等。部分重要文物如下:

– 宋水晶象:出土于大理弘圣寺塔,由水晶雕制而成,通高 3.6 厘米,底座长 3.9 厘米,宽 2.2 厘米。象呈立姿于须弥座上,身后侧立有一象奴。

– 宋水晶狮:同样出土于大理弘圣寺塔,通高 3.7 厘米,底座长 3.5 厘米。狮呈卧姿于须弥座上,身后侧立一狮奴。

– 东汉灰陶马:出土于大理州制药厂东汉墓,为灰陶材质。陶鞍马通高 97 厘米,身高 64 厘米,身长 96 厘米,空体,正立姿,左前肢径直而立,右前肢弯曲略向前伸,后双脚平列站立,马身背有坐鞍,翘尾,马体、马头、马鞍及马尾分别烧制,颈与身之间留有套接口,马头可单独取下。

– 宋红陶彩绘宝珠纽莲瓣纹陶盖罐:征集自大里州大理市喜洲镇,为红陶彩绘。通高 66.8 厘米,口径 43 厘米,底径 23 厘米。子母口,宝珠纽,中间堆饰一道弦纹,弦纹上下两面饰有莲瓣纹,盖沿口饰有两道白色彩绘弦纹。罐为宽口折沿,溜肩,腹略鼓,往下渐收,腹部阳刻一层白色彩绘仰莲瓣纹,下腹部及底堆塑两层仰莲瓣并加施彩绘,上层为白色彩绘,下层堆塑,下腹部与足部交接处堆塑一道宽大的绳纹。

– 明青花茎钮缠枝牡丹纹荷叶盖罐:出土于大理州剑川中科山。罐通高 32 厘米,盖高 9.9 厘米,罐高 26.1 厘米,口径 18.4 厘米,腹径 35 厘米,底径 17.8 厘米。盖为狮纽,狮子呈蹲姿,盖边沿作荷叶状,纽座外圈上下饰有弦纹、云纹、连枝葵花纹、如意纹。罐为侈口,圆唇,短颈,溜肩,鼓腹,往下渐收至底,平底。颈下饰有两道弦纹,肩部饰有狮子滚绣球纹,腹部饰有缠枝牡丹纹,下腹部饰有一道弦纹,下饰蕉叶纹。通体内外施釉,釉层较厚,釉质温润亮白,青花浓淡分明,着色偏黑。

– 战国圆圈纹弧形刃铜斧:征集自大理州云龙县坡头村,为青铜材质,表面有漂亮的矿化层。通长 16.5 厘米,刃宽 8.7 厘米,銎径 5.9 厘米。铜斧刃部呈半圆形,锋刃圆钝。銎较长,成扁圆体,断面为椭圆形,近銎口饰有两道弦纹,上端饰有两个双线圆圈纹,銎口内弧,呈椭圆形。

– 宋阿嵯耶观音铜像:征集自大里白族自治州洱源县,为铜鎏金材质。通高 47.5 厘米,肩宽 10.5 厘米,头高 11.1 厘米。观音呈站立状,硕长纤细,高髻双辫,辫中藏化佛,圆脸,眉如弯月,双唇微合,呈微笑状。颈戴宝珠串,右手曲至胸前作弹指状,左手手心向上略抬,手心向外,结妙音天印。系花卉纹腰带,下身着鱼尾式薄裙紧贴双腿,裙子上端系有“U”字形裙带,双臂均戴臂钏,赤足,足下有插。部分鎏金已脱落,露出青铜胎体。

游览的时候,恰逢博物馆内有王希季院士的专题展览,”两弹一星“功勋,白族人。